一、“茶道认知学”创立
2016年8月1日至4日,大益茶道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所在北京举办“静品《道德经》”高级研讨会,由吴远之院长开坛主讲,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暨南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及在读硕博生参与了研讨。
在授课中,吴远之先生首次提出其独创的“茶道认知论”命题。他认为,从品茗之道引发而来的茶道认知论,是以心理学、脑神经学、哲学、艺术学、人类学等学科为基础的认知理论,不但是人们认识茶和茶道,建立茶道心智体系以求真理,认识自我的一套理论,也可推及成为一种人类认知世界和相应学科框架的学术研究方法。吴远之先生还提出了茶道认知学三大定律,即“一物二性”、“三位一体”、“对辨参悟”三个基本原理,运用这三个原理足以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中国茶道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基于茶道认知论的“茶道认知学”,是茶道学的前沿学科,是茶道学与认知科学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兴研究领域,旨在以大数据手段研究茶道活动对人类心智模式的影响。由吴远之院长最早提出并搭建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体系的茶道认知学,被认为是现代茶道学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为此,2016年被视为“茶道认知学元年”。
二、捐资500万成立茶道哲学基金
2016年6月15日,大益茶业集团捐赠人民币500万元,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基金”,以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提炼、构建茶道哲学体系,培养各层次的茶道哲学领域人才,出版茶道哲学领域系列丛书,建立学生实习基地等。
该基金成立后,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持续开展了系列学术活动。除举办“静品《道德经》”高级研讨会以外,还启动了每月一期的“哲学家茶座”。继当代著名哲学家张立文教授开讲后,大益茶道院吴远之院长应邀主讲《茶道精神与大儒风范》。11月10日,在北京大益中心举办了“茶席边的智慧”中外哲学家茶会,来自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40余位哲学院院长或系主任参加,整场茶会全英文主持,来自人大的16位哲学专业硕博士茶道师担任茶会席主,提供了优雅的服务。
根据吴远之院长学科建设思想,茶道学由一个主体——茶道认知学,五大基石——茶道哲学、茶道心理学、茶道艺术学、茶道历史学和茶道文学组成。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基金,是继清华大学茶道艺术研究项目、北京大学茶道心理学研究项目成立后,大益茶道院与高校合作的又一个高级别研究项目
三、首部茶庭剧公演
2016年12月7日晚,由大益茶道院联袂国内知名艺术家共同推出的首部茶庭剧《兰羽恋》,在昆明莲花池庭院剧场举行公演并取得圆满成功。
茶庭剧是由大益茶道院首创的一种新型戏剧形态,其特色是将茶、庭院、戏剧三种元素相结合,共同打造一场茶道艺术的盛宴。首部茶庭剧《兰羽恋》讲述了茶圣陆羽与大唐女冠李季兰的传奇爱情故事。幼时两小无猜,彼此陪伴。少年重逢,陆羽为了成为季兰心中的好儿郎奋发著书,却不料堕入尘网魔障。后经皎然大师与颜真卿的点拨而幡然醒悟终著传世经典《茶经》,季兰一直陪伴左右。而后季兰为捍卫《茶经》,选择背负一世骂名,守得陆羽心中一片净土。观众走进这优美的庭院景观环境中,共同展开这幅千年前的美丽画卷,共同品鉴茶之真味,共同探究茶之文化,共同寻觅茶之精神,得到感官和心灵世界的双重愉悦。
该剧由大益茶道院院长吴远之历时十年酝酿策划并任出品人,云南庭院剧开创者邵筱萍制片,戏剧表演与导演艺术家周龙导演,国内实力派编剧李华、冯淼、金蕾编剧,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教授姜景洪作曲, 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副教授王晓燕任舞蹈设计,一批云南省老中青三代实力演员倾情出演。
四、中国茶修中心成立
2016年3月,大益茶道院中国茶修中心在勐海正式成立。中国茶修中心是立足茶区,为海内外爱茶人士提供系统学茶与深度体验的研修机构,致力于建设专业化、开放式及休闲体验式茶文化发展与传播平台,缔造高品质的茶道文化研习场所。
逃离都市,走进天地大课堂,中国茶修中心倡导休闲式的学习与有价值的旅行。为此,中心以一山(帕沙古茶山)、一园(巴达生态茶园)、一庄(大益庄园)、一厂(勐海茶厂)、一馆(大益馆)、一堂(茶修堂)为全景式茶修课堂,设置职业班、茶旅班、经营班、国际班等各类丰富的茶修课程,以茶叶种植、加工、品鉴、营销、文化等领域专家组成导师团队,让参修者游学于山间茶园,悟道于躬行亲践,习得真知,练就真功夫。自成立以来,中国茶修中心已开班8期,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200多名高端学员。
2016年11月,中国茶修中心武汉分中心挂牌,标志着中心教学网点全国性布局的展开。
五、首部福音茶道专著出版
2016年10月,由大益茶道院院长吴远之和昆明三一国际礼拜堂郑慧牧师合撰的《牧师也爱茶——茶道八式与生命八阶》,在云南省基督教协会出版【云新广(2016)准印宗字第012号】。
为探索中华茶道与基督圣道的有机融合,吴远之院长发起了“茶席边的圣经”福音事工。经过近两年时间培育,该项目结出了“茶道团契”、“福音茶会”、“福音茶道八式”、“福音茶室”等诸多佳果,为基督徒创造了一种优雅的灵修方式。《牧师也爱茶》一书,以独特视角将中国数千年的茶文化传统和基督徒的信仰追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基督教中国化的有益探索,同时也是茶文化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燕京神学院院长高英牧师,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金陵协和神学院常务副院长陈逸鲁牧师,云南省基督教协会会长靖玖玮牧师,著名经济学家赵晓博士等纷纷撰文推荐该书,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六、首张“新茶乐”大碟面世
2016年8月,由大益茶道院出品,大益茶道艺术团创作演奏的首张“新茶乐”大碟《琴瑟和茗·聆月》,由云南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新茶乐”是大益茶道院首创的一种茶道音乐形式。她不同于传统茶乐,其音乐风格特别能彰显茶席中那一份静谧之美与灵动之美,而西洋乐器与中国古典乐器的结合更加时尚,令人耳目一新。《琴瑟和茗·聆月》收录了十首原创及改编“新茶乐”乐曲,用音乐讲述茶的故事。该音乐大碟由大益茶道院首席音乐讲师、茶道师郭乙霖领衔制作,音乐创作人杨楠,马头琴演奏家达来,云南省歌舞团民族乐团首席竹笛耿林虎,昆明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王艺洁,普洱市民族歌舞团首席小提琴杨涛等一批音乐人加盟创作及演奏。
七、《茶道艺术》丛书出版
2016年9月,《茶道艺术》丛书第一卷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由大益茶道院院长吴远之任总策划、名誉主编和出版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茶道艺术研究所所长郑宁教授任主编,是国内少有的专论茶道艺术的丛书。该书分“茶史茶话”、“茶诗茶文”、“茶席茶器”、“茶业茶讯”等版块,旨在通过茶与器的艺术创作与实践,来思考“器物”的本质和“造物”的意义,探讨当代匠心精神的传承,进而发掘并论述真正的器物之道,茶之道,生活之道,以及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之道。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茶道艺术研究所是由大益集团捐资支持的茶道专业学术机构,作为该研究所的成果展示平台之一,《茶道艺术》丛书将持续编撰出版。
2016年7月至12月,大益茶道院中国茶修中心组织举办了第二届职业茶道师大赛,来自海内外的800余名职业茶道师参加了比赛。经过近五个月时间角逐,最终在勐海举行的总决赛上,选手石爱云夺得大赛冠军,赢取了30万元现金大奖,亚军黄娴燕、季军郑雪秋也分别获得了15万元和5万元奖金,比赛前30强选手则被授予三阶茶道师阶位。
职业茶道师大赛是大益茶道院创办的国内唯一职业茶道赛事,于2015年首次举办。第二届职业茶道师大赛对选手综合素质的要求更加严苛,如必须获得二阶茶道师资质,必须通过理论考试等。选手更须经过月赛,晋级赛,特训营,茶席设计比赛,论茶总决赛等重重关卡,才能赢得问鼎的机会。在赛事体验上本届比赛也更加丰富,在总决赛现场首次设置了“专业观摩组”和“论茶精英挑战赛”,让观众也可融入其中,享受斗茶的乐趣。
经过数年茶道研修和比赛的历练,本届茶道师大赛的选手综合成绩明显得到提升。如茶席设计的形式更加独特,艺术水准更高;总冠军石爱云在论茶总决赛中,更成功答对全部比赛茶品,创造了新的赛事纪录!
九、首批四阶茶道师诞生
2016年12月9日,在“大益之夜”颁奖晚会上,大益茶道院院长吴远之亲自为徐学、王宏斌授予四阶茶道师阶位,两位茶者成为大益茶道院创立以来的首批四阶茶道师。
作为中国首家职业茶道师研修机构,大益茶道院的核心使命是以推行职业茶道师资格认证为手段,建立茶道师阶位秩序,为茶人提供终身研习茶道的平台。职业茶道师按照其专业、修为和贡献共分为七个等级,包括初阶、二阶、三阶、四阶、五阶(高师)、六阶(上师)、七阶(大师),分别以考试、论比、票选等方式逐级升阶,直至大师境界。成立近6年来,大益茶道院已在国内及海外开设各类茶道研修班上百期,培训茶道学员13500余名,其中授予初阶茶道师4241名,二阶茶道师639名,三阶茶道师35名。
徐学和王宏斌均参与了茶道院的最初创建工作,为茶道院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徐学老师组建了茶道研究部,参与组建三大茶道研究所,开发、主讲《茶诗鉴赏》等多门课程,组织出版茶道教材、图书10余部,并数次代表大益茶道院与日韩茶人进行学术交流;王宏斌老师组建了茶道艺术部,开发、主讲《陆羽茶经》等多门课程,担任全国大学茶道巡讲主讲人,策划、主持大益茶会近百场并担任五届“大益之夜”晚会主持人,承担了“茶席边的圣经”、茶庭剧等重大项目的执行。
十、第三次组织中日韩茶人巅峰论道
2016年12月16日,由大益集团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四届茶境国际茶文化交流展在深圳开幕。12月17-18日,作为系列活动之一,中日韩三国茶道表演在深圳雅昌艺术馆举行,日本茶道最大流派里千家代表团、中国大益茶道院代表团、韩国休静斋茶礼文化院代表团先后进行了精彩的茶道表演。大益茶道院高级研究员、四阶茶道师徐学演示茶道“大益八式”(研修版),大益茶道院首席音乐讲师郭乙霖现场古琴伴奏。一块枯木为席,一曲古琴悠悠,一幅意境悠远的国画,几朵野趣盎然的插花,两位中国茶者将室内小小的展台演绎出天地云席的广袤与闲适,人与茶、器、天地之间自然相融的韵味流淌而出,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12月19日,茶境展系列活动之“茶与传统文化”深圳学术论坛举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夫也、郑宁,大益茶道院艺术总监、四阶茶道师王宏斌,韩国文化财团理事长徐道植,东京艺术大学教授田中隆史,分别以五个不同主题:《摩洛哥茶事谭》、《宋人生活与宋瓷》、《茶道精神与大儒风范》、《韩国茶历史》、《日本茶碗造型历史》为参与论坛的人员展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研讨会。另外茶境展活动期间,大益茶道师付荣群、周梦霖还奉上了唯美的表演版《大益八式》,大益茶道院郭乙霖老师与马头琴演奏家达来联袂演奏了精彩的“新茶乐”。
《论语》有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大益茶道院经过近六年时间的探索和耕耘,已经在茶道研究、茶道艺术及茶道教育等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得了阶段性成果。从茶性生根,到茶者入画,从茶香熏道,到持杯益人,是茶道精进的必由阶梯。而习道不如行道,大益茶道院将始终秉承“惜茶爱人”的宗旨,不忘初心,全心致力于茶道文化的建设与传播,让更多的人识茶、赏茶、爱茶,因茶受益,并聚集天下志同道合的茶人茶友,共同肩负起发扬中华茶道的历史使命。
附:丙申·大益茶会记
人文茶会(仕席):水云间 (岳阳)
人文茶会(仕席):夏之味 (昆明)
人文茶会(仕席):茶庭论戏 (昆明)
人文茶会(仕席):茶席边的智慧 (北京)
人文茶会(仕席):勐海之夜 (勐海)
人文茶会(仕席):仲夏夜之梦 (勐海)
人文茶会(云席):冬至·巴达 (勐海)
福音茶会(云席):香约茶语 (昆明)
福音茶会(云席):秋日暖阳 (昆明)
福音茶会(仕席):优雅的灵修 (昆明)
福音茶会(仕席):感恩父亲 (昆明)
福音茶会(仕席):在爱里合一 (深圳)
福音茶会(仕席):千年茶道辟新径 (昆明)
福音茶会(礼席):圣道与茶道 (昆明)
财智茶会(仕席):大益大德 (昆明)
财智茶会(仕席):禅茶与人生 (景洪)
财智茶会(仕席):对话褚时健 (景洪)